《亚洲男性学杂志》 2012; 14 (3): 385–392
人类潜伏性前列腺癌的分子表达谱:解决技术难题,获取高准确度的全基因组图谱
Thomas A. Dunn, Helen L. Fedor, Angelo M. De Marzo, Jun Luo (美国)
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过度治疗问题,其部分原因可归于对潜在的、休眠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事实上,这类癌症对老年男性的威胁较小,另外目前还缺乏能准确地界定休眠性前列腺癌的危险分层方法。鉴于所有人类癌症在不同进展期的共同特征都是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基因组方面的逐渐改变,可推测,休眠性前列腺癌的RNA和DNA变异会有别于那些已定性的、有显著临床表现的前列腺癌。所以,检测这些特殊变异的全基因组的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很广,这种研究方法或有望揭示前列腺癌早期发病阶段及其自然病史过程中的分子事件,并最终确立相关的危险分层方法来识别哪些患者无需治疗。不过要从临床角度来定义休眠性前列腺癌,并说明其特征仍有困难,尤其是在通过全基因组检测方法分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标本的基因图谱时。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基础概念揭示通过分子表达谱研究休眠性前列腺癌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样品采集中的主要难点及影响FFPE组织分子数据的几个变量,重点在于介绍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前列腺癌;积极监测;危险分层;分子表达谱;微列阵;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休眠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扩散
此摘要文献来源: Thomas A. Dunn, Helen L. Fedor, Angelo M. De Marzo, Jun Luo. Molecular profiling of indolent human prostate cancer: tackling technical challenges to achieve high-fidelity genome-wide data. Asian J Androl 2012; 14: 385–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