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男性学杂志》 2012; 14 (3): 465–475
为什么附睾肿瘤这么稀少?
Ching-Hei Yeung, Kai Wang and Trevor G. Cooper (中国)
附睾癌的发病率最多不超过所有男性癌症的0.03%。人类附睾亦可以表达干细胞和癌细胞的标记,基础表达致癌基因及那些让肿瘤细胞在易患癌的组织中逃避免疫监视的促增殖的和促血管生成的因子,但为什么它却可以不屈服于癌症呢?这是一个谜。 人类附睾可逃避肿瘤发生的特殊功能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上得到验证。其它的器官都可以被诱导发生肿瘤,唯独附睾中没有。看来附睾可以:(一)防止肿瘤发生(它可能没有干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机制,有效的肿瘤抑制基因和无效的致癌基因产品);(二)监控肿瘤和并破坏肿瘤(通过强大的免疫监视、免疫清除及细胞衰老);(三)避开增殖和血管生成(持久的细胞紧密连接,抗血管生成因子、错位的促血管形成因子的存在);(四)加速休眠和限制细胞分裂增生。附睾细胞可能对通常诱导肿瘤基础表达的因子的致癌刺激物无响应,也能抵抗正常的模拟了促进肿瘤生长的环境。因此附睾中肿瘤发生的阈值就可能要高于其他器官。一些抗肿瘤机制是维持精子静态和免疫沉默。因此附睾癌的发病率较低,可能是因为其在精子成熟和储存中扮演着其它的角色的关系。了解这些机制可以给一般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肿瘤抑制,肿瘤休眠,代谢重编程,抗氧化,细胞增殖
此摘要文献来源: Ching-Hei Yeung, Kai Wang and Trevor G. Cooper. Why are epididymal tumours so rare?. Asian J Androl 2012; 14: 465–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