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男性学杂志》 2014; 16 (5): 675-683
【原创论文】雄激素受体的目标基因在骨骼肌的表达 本文通过研究体外和体内模型中潜在的雄激素受体调节基因 来确定骨骼肌中雄激素的合成代谢作用机制。睾酮治疗组的去势 雄性小鼠与对照组去势雄性小鼠比较,其骨骼肌中肌源性调节因 子肌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显著下降,而缺乏DNA结合活性的雄性雄 激素受体敲除小鼠(ARΔZF2)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其骨骼肌中肌源 性调节因子肌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显著升高,证明了肌细胞生成素 是通过雄激素/雄激素受体通路被抑制。通过12小时的骨骼肌细胞 (SkMC)的成肌细胞联合双氢睾酮治疗,睾酮治疗组的去势雄性 小鼠肌肉中的泛素连接酶Fbxo32被抑制,而肌肉中c-Myc表达较对 照组去势雄性小鼠降低,在ARΔZF2组小鼠肌肉中c-Myc表达升高。 调节成肌细胞由增殖向分化转变的一组基因如Tceal7, p57Kip2, Igf2 和 钙调磷酸酶 Aa 的表达在ARΔZF2组小鼠肌肉中升高,除p57Kip2外的 上述所有基因在睾酮治疗组去势雄性小鼠肌肉中的表达均较对照 组降低。因此得出结论,雄激素通过雄激素受体在雄性小鼠体内 发挥作用,它在肌肉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可维持成肌细胞处于增殖 状态并推迟成肌细胞向分化状态转变,另外还可抑制泛素连接酶 介导的导致肌肉萎缩的通路来保持小鼠肌肉质量,从而一定程度 上促进肌肉不断生长达到顶峰。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骨骼肌;合成代谢;萎缩 文献来源:Rana K, Lee NK, Zajac JD, MacLean HE. Expression of androgen receptor target genes in skeletal muscle. Asian J Androl 2014; 16: 675–683 |